“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古诗作品《谒金门·春半》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注释】
①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②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③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翻译】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而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此情”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 ,精神孤独苦闷 ;是惜春伤怀 ,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 ,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 、无所栖息的情态。“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 。“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此句写得新颖奇特 ,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剥削阶级社会的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朱淑真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 ,故她痛苦的感情比《柏舟》中那个女子更强烈、更深沉。
相关阅读
1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奉答李和甫代简梦中往事随心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 【查看全文】
2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月下独酌》第六句,其全文如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 【查看全文】
3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古诗作品《念奴娇闹红一舸》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 【查看全文】
4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出自唐朝诗人姚合的作品《穷边词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注释】 【查看全文】
5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村行春半南阳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 【查看全文】
6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古诗作品《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