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6:50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古诗作品《踏莎行·润玉笼绡》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注释】
  一箭:指刻漏。古代计时工具。
  香瘢:指手腕斑痕。
  红丝腕:民俗端午节以五色丝系在腕了以驱鬼祛邪。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见《风俗通》。
  菰:水生植物,也称茭白,可作菜,子实可食。
  【翻译】
  午梦迷离。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转移。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那境味简直就像已经到了秋季。
  【赏析】
  换头两句刚写到梦已醒,忽又承以“香瘢新褪红丝腕”一句,把词笔重又拉回到梦境,回想和补写梦中所见之人的手腕。这一词笔的跳动,正是如实地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灵状态和感情状态。在这片刻,对作者说来,此身虽已从梦中觉醒,而此心却仍留在梦中。梦中,他还分明见到其人依端午习俗盘系着采丝的手腕,以及其人腕上似因消瘦而宽褪的印痕。
  如果联系他另外写的几首端午忆姬之作,可发现,词人对伊人之在端午日以采丝系腕一事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这就无怪他在这次梦中也注意及此,并在梦醒后仍念念不忘了。歇拍“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两句,则两从梦境回到现实,并就眼前景物,寓托自己自“午梦”醒来直到“晚风”吹拂这段时间内的悠邈飘忽的情思和哀怨的心境。
  此词上片正是以实笔来描摹虚象,写得十分真切;在结拍处却以虚笔来点画实景,写得情景异常缥缈。也许正因其幻而益真,真而益幻,所以才具有“天光云影,摇荡绿波”之美,使人深深地被这种境界所吸引,而又感其乍离乍合,难以追寻。就连最不喜欢梦窗词的王国维也对“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大加赞赏,这不仅是因为这两句所摄取的眼前景物——“雨声”、“晚风”、“菰叶”,既衬托出、也寄寓着作者在梦醒后难以言达的情思和哀怨,同时兼有以景托情和融情入景之妙。


相关阅读
1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胡无人》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 【查看全文】

2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 【查看全文】

3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出自唐朝诗人周紫芝的作品《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 【查看全文】

4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出自唐朝诗人徐渭的古诗作品《风鸢图诗》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注 【查看全文】

5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查看全文】

6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贼退示官吏并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