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出自唐朝诗人马戴的古诗作品《楚江怀古》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⑴微阳:落日的残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
⑵木兰舟:船的美称。木兰是一种美丽的树木,高大的树干可以做船。
⑶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⑷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
⑸竟夕:整个晚上。
【翻译】
露气凝集着寒光,斜阳落入楚山。猿猴在洞庭湖畔的树上啼叫,人坐在栏舟上。宽阔的湖面上升起一轮明月,苍山夹着乱奔的泉流。我看不见云神,整夜对着秋天悲伤。
【赏析】
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
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相关阅读
1 一樽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樽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满江红怀子由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 【查看全文】
2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出自于诗经作品《羔羊羔羊之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 【查看全文】
3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 【查看全文】
4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夔府孤城落日斜》,其古诗全文如下: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 【查看全文】
5 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望兜率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 【查看全文】
6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忆江南词二首其一》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