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古诗作品《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⑴关河令:《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暝:黄昏
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翻译】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鉴赏】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相关阅读
1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夜泊水村》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 【查看全文】
2 万事多翻复,萧兰不辨真。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事多翻复,萧兰不辨真。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兵乱后杂诗》,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 【查看全文】
3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 【查看全文】
4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晚桃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 【查看全文】
5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古诗词作品《苏幕遮》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查看全文】
6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出自唐朝诗人吕岩的古诗词作品《牧童》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