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南湖早春》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
1、翅低:飞得很低
2、白雁:湖边的白鸥
3、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4、黄鹂:黄莺
5、不道:不是说
【翻译】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赏析】
此诗为一幅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早春画卷,堪与作者名篇《钱塘湖春行》媲美。其特点有二:一是精于选景构图。诗从傍晚雨住天晴、返照映湖的特定场景落笔,紧扣时令和地域特征,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的各异情态,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二是工于锻炼语词。写山杏初发,随处开放,曰“乱点”;因其点缀于湖光山色之间,故曰“碎红”,显现其天然情致。写水苹新生,则用“平铺”、“新绿”,显示其生长情景。五、六句尤为精警。严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慢,写其“翅低”、“飞仍重”,为作者之精心创造。一个“重”字,活现白雁早春懒慵笨拙之神态,可谓“诗眼”。下写黄鹂早春呜叫,说其“舌涩”而“语未成”。一个“涩”字,亦传达出黄鹂初歌口拙之态。“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鹂,各极其趣。描摹情状,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遣词造句,看似平易,其实精纯。
纵观全诗,此诗的首联描写了初春的各种景物,连绵的冬雨过后,春风悄悄地回到人间,吹散浓密的愁云,带来和煦的阳光。阳光照射着静静的南湖,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颔联写初发的杏花,星星点点;湖面上新生的水草绿叶,一片青翠。此联对仗精工,清丽自然。“乱点碎红”与“平铺新绿”,偶对天成,形象鲜明。一“点”一“铺”,一“红”一“绿”,对立相生,极富诗味。尤其“乱点碎红”四字,无一字不情趣盎然,最能体现诗人观察的细致与技巧的成熟。而“发”与“生”的取用,生动地表现了植物的动态与静态。颔联写静态的植物,颈联则描摹动物的情态。白雁羽翅淋雨未干,飞得很低,仍觉得双翅沉重吃力。写“黄鹂”则更切合“早春”,经冬后初发的啼鸣声尚有“舌涩”之感。
全诗在写景状物时,善于抓住特征,令读者感受到早春的气息,早春的色彩,早春的声音,一切都具有早春的特点。另外,意境的清丽,风格的朴实,以及选词用字的精妙浑成,都是这首诗的显著亮点。
相关阅读
1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葬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查看全文】
2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出自于诗经作品《湛露》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查看全文】
3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其古诗全文如下: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 【查看全文】
4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查看全文】
5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出自唐朝诗人吕岩的古诗词作品《牧童》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查看全文】
6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拟挽歌辞荒草何茫茫》,其古诗全文如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