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注释】
①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
②烂漫:光彩分布貌。《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烂漫丽靡”
③天兵:指红军
④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
【翻译】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鉴赏】
此诗作于1931年早春,其时正值冬春交替之节令。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派万千林木被霜染红,烂漫盛开之景。虽有寒意却处处给人有温暖如春之感,诗人笔下根据地的冬天生机盎然,就在这勃勃向上的画面中,冬日正义的肃杀之气正严阵以待。因为就在此时,在1930年的岁尾,蒋介石调集约十万大军以伪江西省主席、国民党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官,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我们美好的圣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围剿”。此诗前二行正艺术地集中再现了当时的处境以及士气高昂之情。
红军战士不仅仅是一腔怒火冲云端,而且为保卫家园在伟大舵手的亲自指挥下沉着迎战。在诗中第三、第四、第五句中生动凝炼地再现了战斗场面,虽未正面详细描写激战情况,但诗人凌云健笔先点出龙冈大雾,暗示给读者一种毛主席一贯的“诱敌深入”伏击之的战略战术,然后是战士的欢呼声,最后进抵战局之结果,并干干脆脆地用一个具体细节指明活捉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犹如王昌龄的“已报生擒吐谷浑”。而当时的情形也的确如此,毛主席亲自指挥红一方面军的一、三两个军团,共四万人,先是后撤,于12月下旬将敌军先头部队诱至根据地中部,紧接着于1930年最后一天在龙冈作伏击歼敌之战,结果一举击溃敌军并活捉张辉瓒及敌部九千人。新年伊始,再度乘胜攻击,至1931年1月3日,共歼敌军一半以上。迎来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相关阅读
1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作品《相思令吴山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 【查看全文】
2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木动春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木动春锄出自宋朝诗人张炎的作品《渡江云》,其古诗全文如下: 久客山阴,王菊存问予近作,书以寄之。 山空天入海 【查看全文】
3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出自于诗经作品《蓼萧》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查看全文】
4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 【查看全文】
5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出自宋朝诗人潘阆的作品《酒泉子长忆孤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 【查看全文】
6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凤饥不啄粟》,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br />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崐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