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注释】
①天半:半空
②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翻译】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鉴赏】
本诗上半阕是诗人喜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的,第三句原为“唤起工农千百万”,而后在次年春,当诗人闻敌人将结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围剿”时,心潮起伏,英迈难平,遂一气补写出整首诗的下半阕。完稿后,毛泽东发现上下两阕都有“唤起工农千百万”之句,便将上半阕的第三句改为“雾满龙冈千嶂暗”。由此可见,此诗上半阕写作战的胜利,下半阕却是再发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序幕一揭,敌人又以双倍兵力卷土重来,滚滚狼烟遮没了半个天空,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面对重兵来犯,如何迎敌,诗人仍然满怀信心,运筹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气豪迈道出:“唤起千百万劳苦大众齐心协力奋勇向前,那时红旗就会插遍整个中国”,同时也表明作者一贯的思想:放手发动群众,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等等。
最后一行,诗人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胜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头触山就比喻为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毛主席不愧为一位有预见性的诗人,他在最艰苦的岁月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犹如一位美国诗人庞德所说,真正的“诗人是一个种族触角。”唯有这样的诗人才有最灵敏的触须,才有预见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预感到自己民族的欢乐、胜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灾难。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已感觉到了这一切,胜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相关阅读
1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滕王阁诗》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 【查看全文】
2 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张绪不相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张绪不相饶出自唐朝诗人牛峤的作品《柳枝桥北桥南千万条深》,其古诗全文如下: 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张绪不相饶。 金羁白马临风望,认得张家静婉腰。 【注 【查看全文】
3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鹦鹉竟日语还默》,其古诗全文如下: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坼 【查看全文】
4 漠南春色到滹沱,杨柳青青塞马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漠南春色到滹沱,杨柳青青塞马多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临滹沱见蕃使列名》,其古诗全文如下: 漠南春色到滹沱,杨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注释】 【查看全文】
5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 【查看全文】
6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古诗作品《溪居即事》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