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8:52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念奴娇·昆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
  ①千秋:千年。
  ②功罪:几千年来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③谁人:何人。
  ④曾与:曾给、曾为。《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⑤评说:评论、评议。
  【翻译】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鉴赏】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 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相关阅读
1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出自唐朝诗人陈亮的作品《梅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 【查看全文】

2 青颦粲素靥。海国仙人偏耐热。餐尽香风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颦粲素靥。海国仙人偏耐热。餐尽香风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出自宋朝诗人尹焕的作品《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颦粲素靥。海国仙人偏耐热。餐尽香风露 【查看全文】

3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查看全文】

4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出自唐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查看全文】

5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春中田园作》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查看全文】

6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诉衷情近雨晴气爽》,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