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8:59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出自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的古诗作品《早雁》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
  ⑸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⑹莫厌:一作“好是”。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⑺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
  【翻译】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赏析】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妨暂时安居潇湘一带。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相关阅读
1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其全诗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查看全文】

2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滟滪堆》,其古诗全文如下: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 【查看全文】

3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瑞龙吟章台路》,其古诗全文如下: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 【查看全文】

4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查看全文】

5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 【查看全文】

6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内》,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翻译】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每天都烂醉如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