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出自宋朝诗人:李德裕的古诗作品《谪岭南道中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释】
⑴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等地。
⑵岭水争分:指五岭一带山势高峻,水流湍急,支流岔路很多。
⑶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蛮溪:泛指岭南的溪流。
⑷毒雾:古人常称南方有毒雾,人中了毒气会死去,大概是瘴气。
⑸沙虫:古人传说南方有一种叫沙虱的虫,色赤,进入人的皮肤能使人中毒死亡。
【翻译】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赏析】
这首《谪岭南道中作》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五。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这样讲也不无道理。
相关阅读
1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赠别其二》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翻 【查看全文】
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逢雪送芙蓉山主人》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逢:遇上。 【查看全文】
3 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 【查看全文】
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夜雨寄北》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 【查看全文】
5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出自宋朝诗人晁冲之的作品《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注 【查看全文】
6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古诗作品《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