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出自宋朝代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雨霖铃》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鉴赏】
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词,然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词是一种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每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相关阅读
1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还京乐禁烟近触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 【查看全文】
2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 【查看全文】
3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出自明朝诗人施耐庵的作品《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 【查看全文】
4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出自唐朝诗人韩翃的作品《送客之江宁》,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 【查看全文】
5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净土堂》,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 【查看全文】
6 郑世家翻译赏析_郑世家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郑世家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郑桓公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 周宣王继位二十二年(前806),姬友才被封在郑。 郑友受封三十三年,百姓亲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