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09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勉强地,硬要。
  【翻译】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相关阅读
1 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香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香暖出自宋朝诗人卢祖皋的作品《倦寻芳香泥垒燕》,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晦寒浅。花径风柔,著 【查看全文】

2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田园乐七首其四》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释】 【查看全文】

3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词作品《自洛之越》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查看全文】

4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古诗作品《夕次盱眙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 【查看全文】

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查看全文】

6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出自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作品《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