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10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翻译】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关阅读
1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戏题村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 【查看全文】

2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出自唐朝诗人徐惠的作品《长门怨》,其古诗全文如下: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 【查看全文】

3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高阳台残萼梅酸》,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独立雕栏,谁 【查看全文】

4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新嫁娘》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释】 ⑴未识:一作不识。 ⑵ 【查看全文】

5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永王东巡歌永王正月东出师》,其古诗全文如下: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查看全文】

6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秋登兰山寄张五》第四句,其全文如下: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