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10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
  ⑵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⑶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翻译】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赏析】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相关阅读
1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古诗作品《野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查看全文】

2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沁园春梦孚若》,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 【查看全文】

3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出自宋朝诗人黄升的作品《南乡子冬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 【查看全文】

4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出自宋朝诗人张俞的古诗作品《蚕妇》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妇:养蚕的妇女。蚕, 【查看全文】

5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其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 【查看全文】

6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其古诗全文如下: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