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9:12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东坡》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翻译】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鉴赏】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相关阅读
1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出自汉朝诗人汉乐府的作品《平陵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 【查看全文】

2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出自唐朝诗人顾况的作品《公子行轻薄儿面如玉》,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双登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 绿槐夹 【查看全文】

3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出自唐朝诗人张谓的古诗作品《同王徵君湘中有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 【查看全文】

4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查看全文】

5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其古诗全文如下: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 【查看全文】

6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出自唐朝诗人诗经的古诗作品《蒹葭》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