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
⑹咄咄:用殷浩事。《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中富贵,罢官后终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意为“哎哎,这真是怪事!”)。表示失意的感叹。
⑺休休:用司空图事。《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轻淡名利,隐居中条山,他作的《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安闲自得貌。
⑻风流:优美,有风韵。
⑼筋力:精力。
⑽但:只。
【翻译】
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使它们渐渐敛收。红艳艳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
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赏析】
下阕头三句虽承上述氛围和意绪,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却有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于抑郁为旷达。这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前一句用殷浩无故遭贬的典故,表示不以殷浩为然;后二句用司空图无奈退隐和班嗣的典故作自慰语,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看起来词人好象真的乐意当隐士了,但实际上这是悲愤却故作旷达之辞,比直抒悲愤更感强烈。三个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气势连贯,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现上又有显著变化;变坦率为委婉,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不知”二字,以“衰”、“懒”二字写出词人隐奶鹅湖,病后衰弱,不知不觉筋力疲乏之感,“但觉”复转进一步,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无用武,“壮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愤和凄怆。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精妙至极。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
作者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谗毁摈斥但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刘辰翁说他“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轩词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与词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词蕴含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极为平淡。上阕描述气候的清冷、云水的舒卷和花鸟的静默,都无奇险之处,而寂寞沉闷的气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阕出语十分旷达,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绪愈令人感觉凄凉结尾二语尤其淡朴浅近,犹如野叟闲谈,略不经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现得极其厚重。这种以淡语写深情的艺术,使这首词表现得深婉、沉郁,别具一格。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 【查看全文】
2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 【查看全文】
3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干鹿在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干鹿在林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宿云际寺》,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干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 【查看全文】
4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午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注释】 ⑴午枕: 【查看全文】
5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结客少年场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 【查看全文】
6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汉乐府的古诗作品《十五从军征》第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