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李凭箜篌引》第一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
①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②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③高秋:指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④空白:一作“空山”。《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翻译】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鉴赏】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伤宅谁家起甲第》,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 【查看全文】
2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 【查看全文】
3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阆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 【查看全文】
4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出自唐朝诗人张志和的作品《渔父》,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 【查看全文】
5 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今何许。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今何许。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出自宋朝诗人俞灏的作品《点绛唇欲问东君》,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断桥薄暮。香透溪云渡。 细草平 【查看全文】
6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蔡山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采珠勿惊龙,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