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出自唐朝诗人章碣的古诗作品《焚书坑》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空锁:白白地扼守着。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翻译】
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
【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的首句点出焚书坑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所有民间的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并进行销毁,诗人用“竹帛烟销”简练概括这一史实,而用“竹帛”这一文字的载体,来代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则是故意夸大秦始皇的罪过与荒谬。紧接着,诗人用“帝业虚”三字来将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酿就的后果概括出来,就仿佛秦始皇焚烧书籍的飞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他千辛万苦创下的秦国基业也被销毁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霎时成为虚空。“帝业虚”引出了次句对“虚”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函谷关、黄河仍在,秦始皇以为它们是可以保卫秦朝天下万世长存的天险,但是这些天险并没能守住始秦朝的宫殿,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帝业虚”得到了具体化的阐释。
同时,首句和次句构成了递进的关系,前者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产生反抗朝廷的思想,后者则是说秦始皇把函谷关和黄河这些天险看做帝业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为抑的方式,后者为扬的方式。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虚”“空”了。诗人将始皇帝的两项重大举措都予以否定,说明作者认为帝业永固绝不是压抑民众的思想和凭借险要的地理优势能够做到的,进而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才能使帝业永固。其中“祖龙”一词用得很有深意,因为祖龙是始皇的意思,点明了秦始皇的野心,即希望秦朝的天下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经过二代就灭亡了,以至于秦朝宫殿没有得到任何扩建,一直只是“祖龙居”。这里用“祖龙居”来代指秦朝帝业,形象地说明了秦朝的短命。
第三句将拓展开的思路转回到全诗的主题——焚书坑上,并紧跟对秦始皇焚书一事的调笑,进一步强调秦始皇采用焚书的策略试图稳固帝业的举措,实荒唐可笑。“坑灰未冷”紧承首句的“竹帛烟销”而来;焚书之烟已经飞尽,而焚书之灰还未冷却,山东农民起义就爆发了,“烟销”到“未冷”极言发生战乱之快,说明焚书对稳固帝业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然后诗人紧跟一句反语,他说因为刘邦是市井无赖,项羽则是不好诗书的武士,他们这样的起义者根本就不读书,所以焚书的策略没有任何用处。这是句有趣的戏谑,没有说焚书无用,而是认为焚书没有发生作用的原因是起义者不读书,这看来很可笑,然而诗人正是要读者在这一笑中理解他对焚书策略的批判。末句以揶揄嘲讽的手法,紧扣焚书坑的主题,再一次确认秦始皇焚书的荒谬,也再一次否认焚书这样压抑民众思想的方式能阻止亡国命运的到来,再一次唤起读者对亡国原因的思考。
这首诗否定秦始皇焚书策略,认为这一举措对稳固帝业毫无用处,但是诗人没有提出切实的措施能帮助秦始皇稳固基业,也没有探讨秦代灭亡的真正原因,而是将这种思考留给了读者。这种方式既可以说是对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也在另一方面透露出诗人见识的不足,难以给读者一种思想上的警醒。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这是一种“怨而不怒”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关阅读
1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书湖阴先生壁》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查看全文】
2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郢门秋怀郢门一为客》,其古诗全文如下: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 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 人迷 【查看全文】
3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银山碛西馆》,其古诗全文如下: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 【查看全文】
4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寻隐者不遇》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 【查看全文】
5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出自唐朝诗人无名氏的作品《酒泉子每见惶惶》,其古诗全文如下: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 【查看全文】
6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蓬莱宫阙对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