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05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出自唐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稚子弄冰》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翻译】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鉴赏】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相关阅读
1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 【查看全文】

2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唐朝诗人王籍的古诗作品《入若耶溪》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 【查看全文】

3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古诗词作品《田家》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注释】 【查看全文】

4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题弟侄书堂》,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 【查看全文】

5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乞食饥来驱我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 【查看全文】

6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崔秋浦三首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