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赠荷花》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注释】
1、无
【解说】
人世间的花和叶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只有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衬,等到翠色减少红色凋零时,真让人愁煞心肝。
【鉴赏】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 【查看全文】
2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其古诗全文如下: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查看全文】
3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鹦鹉竟日语还默》,其古诗全文如下: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坼 【查看全文】
4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出自唐朝诗人崔涂的古诗作品《春夕》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 【查看全文】
5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 【查看全文】
6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出自宋朝诗人钱起的作品《江行望匡庐》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注释】 匡庐:庐山。 云雾窟:云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