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赤壁歌送别》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释】
⑶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望:一作“弄”
⑷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翻译】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赏析】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相关阅读
1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词作品《过融上人兰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 【查看全文】
2 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出自于诗经作品《南山》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查看全文】
3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夕旅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 【查看全文】
4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赠花卿》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查看全文】
5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新嫁娘》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释】 ⑴未识:一作不识。 ⑵ 【查看全文】
6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千秋岁水边沙外》,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