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弹琴》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⑴泠泠:清幽,清冷。
⑵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⑶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如今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弹琴》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听弹琴”(《刘随州集》)。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相关阅读
1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其古诗全文如下: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 吴宫女儿腰似 【查看全文】
2 七十列传翻译赏析_七十列传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七十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穰苴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仲尼弟子列传 商君列传 苏秦列传 张仪列传 樗里子 【查看全文】
3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 【查看全文】
4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出自宋朝诗人仲殊的作品《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 【查看全文】
5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贾生》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查看全文】
6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作品《西施》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翻译】 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