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17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⑹山:一作“关”。迥:远。
  ⑺海:一作“塞”。
  ⑻帝乡:京都,指长安。
  ⑼梦:向往。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翻译】
  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呀。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相关阅读
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 【查看全文】

2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出自金朝诗人赵秉文的作品《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原文】 ⑴韦苏州:即韦应物, 【查看全文】

3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出自唐朝诗人杨炯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 【查看全文】

4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 【查看全文】

5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出自唐朝诗人崔峒的作品《江上书怀骨肉天涯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 【查看全文】

6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东海有勇妇》,其古诗全文如下: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