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27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出自宋朝诗人李贺的古诗词作品《雁门太守行》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
  1、临:抵达
  2、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塞上”一作“塞土”
  3、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4、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解说】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相关阅读
1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其古诗全文如下: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 【查看全文】

2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更漏子柳丝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 【查看全文】

3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4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先秦诗人作品《卿云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查看全文】

5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植灵寿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 【查看全文】

6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意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作品《岳阳楼记》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