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晚景五绝》是著名的诗人苏轼的作品,抒发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望海楼晚景五绝》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这组诗共五首,作于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当时苏轼被派往杭州担任州试的监试。院试余暇,苏轼得以到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写下这五首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此诗开头写风雨入楼,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表现出一种壮美之景。
望海楼晚景五绝原文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相顾雪成堆。
従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译文】
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山,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青山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傍晚,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
夜晚,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
沙河上的船灯将山照红,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
【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二)赏析】
这首诗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只自然界是这样,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导语:《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词的上片想象两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还乡的愿望,以表达别后思念之情;下片表示不以世俗的方式来表达离情别绪 【查看全文】
2 蝶恋花 春景 赏析 苏轼《蝶恋花春景》是词人苏轼的作品。词人苏轼写了春天的景,以及春天的人,表达了伤春的情怀。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查看全文】
3 苏轼《蝶恋花》译文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蝶恋花》译文,欢迎来参考!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 【查看全文】
4 题西林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苏轼苏轼的《题西林壁》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诗作意义深远,使人们百读不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 【查看全文】
5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与赏析【原文】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 【查看全文】
6 《苏轼治西湖》原文及翻译导语:《苏轼治西湖》原文是怎样的呢?《苏轼治西湖》讲述了大诗人苏轼的哪些事情呢?《苏轼治西湖》展现诗人苏轼在治理方面的哪些才华呢? 原文: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