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堤》白居易

发布时间:2015-03-24 00:00

  魏王堤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一首纪游小诗,约作于元和四年春,此时诗人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魏王堤是指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堤坝,为当时的一大景胜,因曾赐给魏王泰为苑囿,故称魏王堤。

  一般说来,花香鸟语的春季,最引人遊兴,牵动诗情。但这首小诗写的却不是这样的节令,而是春寒未退,美景未显的时候。正因为如此,这首小诗显示的意境别具情致。

  诗的起始两句:“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行到日西。”写冬去春来,但仍春寒料峭,那种百花争艳、莺声燕语的春日繁华景象还远未出现。看不到一点可以驻足观赏的春天景象,诗人也只好在长堤上信马闲行,颇为无奈地消磨时光。难道春天仍旧没有一点踪影吗?不,细心而敏感的诗人突然发现了春已到来的迹象,那就是长堤两旁的弱柳,已嫩枝轻拂,给人间带来了一丝春意。

  从全篇诗意来看,这首小诗可以说是一首寻春、觅春诗;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已动春思,来到魏王堤觅春、寻春。这时虽仍然寒锁大地,不见花影,未闻鸟声,但从已变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踪影。诗中用“懒发”、“慵蹄”来形容花、鸟,以“无力”描写柳条,都给人一种娇不胜寒的感觉,但春既已萌动,毕竟是锁不住的,“何处未春先有思”?

  “ 先有思”,就是说,春天已在不易察觉中迈出了她的脚步,一个姹紫千红的繁华春日,就要来临了。

  凭着诗人的敏感,在本无春景可写的记游中,却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诗以奇趣为宗”(东坡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引),实际也未必尽然。白居易诗惯以平淡语写日常平淡事,但凭着诗人的情怀和敏感,写得别有意趣,令人喜读,这首小诗正是一例。

《魏王堤》白居易相关文章:

1.白居易

2.白居易简介

3.白居易《村夜》赏析

4.《江楼月》白居易

5.白居易《长恨歌》

6.《杏园中枣树》白居易

7.《观刈麦》白居易

8.长恨歌 白居易

9.白居易《望月有感》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10.《燕子楼》白居易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诗作《观刈麦》赏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uī)人,唐代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全诗赏析

815年(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道经蓝桥驿,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律。八个月后,白居易自长安贬江州,满怀失意,经过这里,读到 【查看全文】

3 暮江吟翻译白居易

导语: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下面是白居易的《暮江吟》原文及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暮江吟 白居易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忆江南词三首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吧!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鉴赏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 【查看全文】

6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