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感鹤》赏析

发布时间:2015-04-08 00:00

  白居易-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翩。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竟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鉴赏:

  此诗题目为《感鹤》,全篇也都围绕着鹤来写。鹤本是一种惹人喜爱的鸟。《世说新语》中以“鹤立鸡群”来比喻人才德突出或仪表出众。古人还有鹤为仙禽的说法。因此诗人在这首诗里落笔描写鹤的不同寻常之处。诗一开始说有一只鹤,卓然不群,高翔于田野之上。鹤本是仙禽,加之这只鹤又是不愿入群随俗者,则其不与俗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自不待言。因此诗人说它饿不吃腐鼠之肉,渴不饮盗泉之水。腐鼠:腐烂的死鼠,比喻轻贱之物。《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相传县境有八十七泉,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为泗河。《尸子》: “(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在这里用腐鼠、盗泉代表肮脏,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物。通过描写鹤对这些东西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为来刻画它的高洁。《淮南子·说山训》说:“曾子之廉,不饮盗泉。”陆机《猛虎行》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可见这只非同寻常的鹤具有贤人曾参那种清廉节操的,即使是与众鸟共同飞舞,它也自有卓然不群之处。诗人进而指出,这只鹤的这种情况一直保持了十余年之久,可见这是一只操守坚定、永远不会堕落尘俗的野鹤。

  然而,“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即使操守坚定、耿介正直的野鹤,一旦兴起贪欲之念,最终地将彼矰缴捕获。这样,从前那种鹤立鸡群的卓然不俗,那种不食巫腐的耿直,就都成为过眼烟云,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诗人在最后以感叹收结:为了混一碗饱尚且会尽弃多年的高洁,况且能有乘坐大夫之车的厚遇呢!

  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形象地表达生活中的某种哲理,人的某种志向或情趣。寓言本身就是一种喻体,即使不指出本体为何物,人们也会在具体的形象中感悟到诗人的用意所在。读了这首诗,我们不难明白诗人意在讽刺那些立志不坚、为口腹之欲抛弃宏愿的人。从诗中带有故事性的描述来看,应当是确有所指的。诗的大部分都在写鹤,以鹤喻人,只是尾部发了四句议论,这些议论与一般寓言中的议论不同,并非概念化的,而是用诗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写紧密结合,以浅映深,造成抑扬跌宕,使人感到那种见小利而忘人格,见大利必大失“清风”的“高洁之士”,只不过是徒摆“清高”的姿态而已,一旦有利可图,那些不甚高洁的举止就会把一切都暴露出来。居易另有一首《鹤》诗,描写了另一种鹤:“低头只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或许这种清高孤傲的丹顶鹤才是他的理想。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词工整优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鉴赏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春题湖上》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 【查看全文】

5 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欢迎阅读! 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意即歌“长恨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诗词《卖炭翁》的诗意赏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