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 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相关阅读
1 垂钓 白居易
《垂钓》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垂钓》赏析: 起句临水一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写的诗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下面小编整理了白居易写的诗,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白居易写的诗 【篇一:《巴水》】 白居易(唐)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查看全文】
3 浅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道教情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原本是宫闱秘事,却被后人传诵至今,甚至于提升到能同梁祝相媲美的审美高度,这不得不归功于历代文人的墨润。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以色误国,后因护卫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名句汇编白居易名句汇编 1、忽忆古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2、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站 3、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春夜 4、眼痛灭灯犹暗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池上》注释翻译与赏析白居易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南湖早春》译文及注释《南湖早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