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南浦别》赏析: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的经典爱情诗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那么在他的笔下,爱情主题的诗词又是怎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是白居易的经典爱情诗,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的经典爱情诗 《采莲曲》 年代: 唐 作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的退休金白居易给人的印象,一向是怀才不遇,因个性问题而一再遭遇贬官的倒霉事儿。可有时候,贬官加倒霉,和低收入不见得能画上等号。 就拿白居易来说吧,工资最低的时候,是初入官场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即公元772年2月28日,卒于唐武宗李瀍会昌六年八月,即公元846年,祖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后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描写风光的古诗青春何处风光好,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下面是白居易描写风光的古诗,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诗歌鉴赏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 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 长庆二年春。 这首五言绝句,纯由对句组成,仿佛是五律的中间两联。全诗以柳写人,借景抒情。首句以半朽描画树, 【查看全文】
6 钱塘湖春行 全诗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的经典诗词,全诗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 钱塘湖春行⑴ 孤山寺北贾亭西⑵,水面初平云脚低⑶。 几处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