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2015-04-28 00:00

  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 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 长庆二年春。

  这首五言绝句,纯由对句组成,仿佛是五律的中间两联。全诗以柳写人,借景抒情。首句以“半朽”描画树,次句以“多情”形容人,结尾两句以“开元”和“长庆二年”交代时间跨度。诗人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语短情长,意境苍茫。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所种,至穆宗长庆二年(822)已在百龄上下,其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怎能不怆然动怀呢!东晋时桓温北征途中,见昔日手种柳树皆已十围,就曾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见对树伤情,自古已然。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树又如何呢?在诗人眼中,物情本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现在,这株临风老柳也许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吧!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我,我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不妨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该是怎样的大手笔!它象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与琵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语浅意深,优美动人,唐朝已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赞语。一曲《琵琶行》,流传千载,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白居易的远祖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查看全文】

3 夜筝 白居易

《夜筝》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赏析: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琵琶行》的铺垫艺术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现实主义长诗,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的故事。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不朽名作。元和十年,诗人遭谗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的名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为何买那么多房

白居易为何买那么多房呢?大家知道原因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18岁那年,白居易拜见了长安市作协主席顾况同志,顾主席对他说:长安城房价太高,你想在这里定居,恐怕不容易啊。一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