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释义赏析

发布时间:2015-07-30 00:00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ì):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晚年的人生败笔

到柳宗元、韩愈、元稹、刘禹锡、贾岛等文坛巨匠相继谢世的九世纪四十年代,晚唐的文坛老前辈只剩下白居易。这时的白老先生又位居刑部尚书,就堪称文坛霸主了。 可惜的是,杜牧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 【查看全文】

3 浅析白居易《长恨歌》的虚实处理艺术

在白居易《长恨歌》之中,无论情节结构、题材处理、人物塑造、意境创构还是表现手法等方面,作者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处理,处处可见诗人的匠心。 《长恨歌》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白云泉》鉴赏

《白云泉》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鉴赏: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 【查看全文】

5 白云泉 白居易唐诗鉴赏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居易诗鉴赏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 【查看全文】

6 《长恨歌》白居易唐诗鉴赏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