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白居易《长恨歌》

发布时间:2015-08-20 00:00

  七言的歌行当然最有名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可是《长恨歌》太长了,我们只读其中的一段,就是读玄宗到四川以后吧: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落叶满阶红不扫。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好,我们就念这一段吧。

  以下附录

  叶嘉莹:如何判断一首诗的好坏

  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这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也是很成问题的一件事情。叶嘉莹举例说,你给学生一首诗,告诉他作者是莎士比亚,他就会盲目崇拜,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一定都好。如果不告诉作者是谁,他就很难判断诗的好坏。也许一些人有一些直觉感受,可是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却不一定能说出缘故。

  好的诗歌应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叶嘉莹说,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者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还是在那里说一些虚伪、夸张的话。

  晋朝陆机《文赋》中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叶嘉莹说,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就有一种萧瑟的、凄凉的、悲伤的感觉。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了,我们就有一种欣喜,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大自然的物象。优秀的诗人有锐敏的感受能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只是草木、现在的人事,我所没看见过的、没经历过的人事,都可以感动我,这才真正是一个有博大感情、襟抱的诗人。

  叶嘉莹举例说,就像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虽不是唐明皇或杨贵妃,但能够想象他们死生离别的感情。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欣赏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的《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绝唱。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音乐的描写和叙事紧紧结合,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 诗的开头,写情中之景:琵瑟秋风,茫茫江月。就在这愁惨的氛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望驿台》赏析

望驿台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译文】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 【查看全文】

4 关于白居易的诗句

有关于白居易的诗句的文章 读邓鲂诗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清明夜》译文及鉴赏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惜牡丹花》全诗翻译赏析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 (1)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2)阶:台阶。 (3)残:凋谢。 (4)明朝:明天。 (5)衰: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