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清明夜》译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16-01-12 00:00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鉴赏】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

  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对白居易一向颇有好感,虽然当初《琵琶行》《长恨歌》曾经让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长大以后细细回味,其名句却处处可用得,选他这首,是因为意境的清朗,和颜色对比的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里听乐看花,怡然自得,但绕着回廊行而复歇,却含蓄点出了此闲适后的诗人的真正心意。

  【赏析】

  第一句,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第二句,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第三句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第四句,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古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赏析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人生不同时段的感受,下面一起来看下!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暮江吟》译文及注释

《暮江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 【查看全文】

3 《魏王堤》白居易

魏王堤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一首纪游小诗,约作于元和四年春,此时诗人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魏王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

白居易的大多数诗歌传递的思想一目了然,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诗歌题材通俗化、语言平易浅近,这是白居易诗歌的总体特点。 诗歌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风格模式,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庾楼晓望》

《庾楼晓望》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诗歌鉴赏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