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6-03-31 00:0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忆江南其一》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一。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

  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秋雨夜眠》诗歌鉴赏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 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 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 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 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感鹤》全诗鉴赏

导语:《感鹤》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寓言诗。在诗中作者用生动的的语言描写鹤的形象,以鹤喻人,含讽喻之意。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的白居易《感鹤》全诗鉴赏,欢迎大 【查看全文】

3 《惜牡丹花》白居易全诗赏析

《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惜牡丹花二首 其一 翰林院北厅花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赏析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 观刈麦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 【查看全文】

6 解读白居易轶事:糊涂老者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上《百家讲坛》演绎中唐诗人白居易,第一讲就提到其谒顾况的故事。现将陕西省渭南市志办公室姜子扬先生发表于《陕西史志》(2001年第1 期)《白居易谒顾况事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