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白发人》白居易鉴赏

发布时间:2016-05-04 00:00

  引导语:《上阳白发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喻诗。此诗通过描写一位上阳宫女长达四十余年的幽禁遭遇,揭示了“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同时对封建帝王强制征选民间女子以满足自己淫欲的罪恶行径提出强烈的控诉。

  【原文】

  上阳白发人⑴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⑵。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⑶。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⑷。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⑸。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⑹。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⑺。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⑻。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⑼,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注释】

  ⑴上阳:即上阳宫,在唐东都洛阳皇宫内苑的东面。白发人:诗中所描绘的那位老年宫女。

  ⑵绿衣监使:太监。唐制中太监着深绿或淡绿衣。

  ⑶承恩:蒙受恩泽。

  ⑷杨妃:杨贵妃。遥侧目:远远地用斜眼看,表嫉妒。

  ⑸耿耿:微微的光明;萧萧:风声。

  ⑹啭(zhuàn):鸣叫。

  ⑺尚书:官职名。

  ⑻鞵(xié)、履(lǚ):都是指鞋。

  ⑼美人赋:作者自注为“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

  【白话译文】

  上阳宫人啊,上阳宫人,当年的花容月貌已经暗暗消失;如今垂暮之年,白发如银。绿衣监使守着宫门,一下就关闭了上阳人多少个春天。

  说起来,还是玄宗末年被选进皇宫,进宫时刚十六,现已是六十。一起被选的本有一百多人,然而,日久年深,凋零净尽,如今剩下只老身一人。

  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都说进了皇宫便会承受恩宠,因为自己是那样的如花似玉。哪晓得一进宫,还没等到见君王一面,就被杨贵妃远远地冷眼相看。我遭到嫉妒,被偷偷地送进上阳宫,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

  住在空房中,秋夜那样漫长,长夜无睡意,天又不肯亮。一盏残灯,光线昏昏沉沉,照着背影,投映在墙壁上;只听到夜雨萧萧,敲打着门窗;春日的白天是那样慢,那样慢啊,独自坐着看天,天又黑得那样晚。宫里的黄莺儿百啭千啼,本该让人感到欣喜,我却满怀愁绪,厌烦去听;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同飞同栖,是多么地让人羡慕,但我老了,再也引不起丝毫的嫉妒。黄莺归去了,燕子飞走了,宫中长年冷清寂寥。就这样送春,迎秋,已记不得过了多少年。只知对着深宫,望着天上月,看它东边出来,西边落下,已经四五百回圆缺。

  现如今,在这上阳宫中,就数我最老。皇帝听说后,远远地赐了个“女尚书”的称号。我穿的还是小头鞋子、窄窄的衣裳;还是用那青黛画眉,画得又细又长。外边的人们没有看见,看见了一定要笑话,因为这种妆扮,还是天宝末年的时髦样子。

  上阳宫人哪,苦可以说是最多:年轻也苦,老了也苦。一生孤苦,可又能怎样?你不曾看到那时吕向的《美人赋》!你又没见到今日的《上阳宫人白发歌》!

  【创作背景】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上阳白发人》是其中的第七首。

  嫔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罪恶。封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强选民女,幽闭深宫,剥夺并葬送了她们的青春和幸福。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白居易在上呈皇帝的奏状《请拣放后宫内人》(即请挑出一些宫女把她们放出来)中指出:“宫内人教,积久渐多。伏虑驱使之余,其数尤广。上则虚给衣食,有供亿靡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事宜省费,物贵徇情。”《上阳白发人》即是于启奏之外为同一目的而写的作品。这首诗题下自注:“天宝五载(746 年)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可见此诗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赏析】

  这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讽谕诗。诗的标题下,作者注云:“愍怨旷也。”古时,称成年无夫之女为怨女,成年而无妻之男为旷夫。这里“怨旷”并举,实际写的只是怨女,是指被幽禁在宫廷中的可怜女子。

  诗中没有一般化地罗列所谓“后宫人”的种种遭遇,而是选取了一个终生被禁锢的宫女做为典型,不写她的青年和中年,而是写她的垂暮之年,不写她的希望,而是写她的绝望之情。通过这位老宫女一生的悲惨遭遇,极形象而又富有概括力地显示了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摧残无辜女性的罪恶行径。

  开头八句,以简洁的素描,勾勒了上阳宫的环境和老宫女的身世。上阳宫已没有往日的豪华,再不见喧赫的车马,更没有轻妙的歌舞,诗人看到的是绿衣监使严密监守下一闭多少春的宫门,上阳宫死一般的沉寂,简直象一座监狱,一座活坟墓。诗人以无限忧郁、哀叹的调子,弹出了全篇作品的主旋律。上阳女子由年仅十六的妙龄少女变成白发苍苍的六十老人,在深宫内院幽禁了四十四年,当时被采择进宫的同命运的女子,如今都已春华秋草般地被摧折而凋零殆尽了,活在世上的只剩下她一人了。从“残此身”的“残”(余剩)字中,透露出一种十分悲苦之情。

  “忆昔”以下八句,转入对往事的追忆,重现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在被胁迫离家入宫时,那种与亲人告别的悲恸场面。据记载,唐天宝末年,朝廷专设所谓 “花鸟使”,到民间专为皇帝密采美女。这个上阳女,被掠夺离开亲人时,连哭都不准哭。“皆云入内便承恩”,实际上只是哄骗之词,结果连君王的面也未得见,就被当时专宠、嫉妒的杨妃,瞒着皇帝把她暗地里打入冷宫。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阴雨》译文及赏析

阴雨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译文】 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的养生诗

导语:唐诗中养生方面的选题和内容颇多,其中白居易的养生诗数量最多,最为全面。他本人即是一个成功养生的典型。白居易早年体弱,疾病缠身。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翻译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 【查看全文】

4 《寓意诗(选一首)》白居易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的《寓意诗(选一首)》,欢迎大家阅 【查看全文】

5 白堤苏堤和白居易苏轼有什么关系

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夜雪》原文赏析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