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夕望招客是这首诗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描绘诗人夏夜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赏析】
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 )夏天诗人在杭州刺史任时所作。
诗的前四句描述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海天东望夕茫茫”点有时间是傍晚。“茫茫”的意思有二,一是说明日暮时分模糊不清,二是形象旷远的样子。
联系下文来看,两个意思兼而有之。次句“山势川形阔复长”即是对“茫茫”二字的具体化描绘。杭州浙江,即钱塘江的入海处,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每至涨潮时节,江水由山门涌出,水势凶猛,犹如万马奔腾,是古今中外闻名的胜景。这两句是诗人登楼远眺看到的远景,意境阔大高远。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是近景描写。自中唐以后,东南一带城市经济繁荣, 杭州城外,人烟稠密,傍晚时分呈现万家灯火的繁华,加之钱塘江内过往船只众多,灯火闪烁,场面蔚为奇观。这些都是诗人在江楼上俯瞰到的,是紧扣题目中的“望”字所言。
诗的颈联则使人产生凉爽之感。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清新,而诗人用“晴天雨”、“夏夜霜”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虽然实际并无风雨,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爽。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
诗的颔联和颈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对仗工整、自然,为全诗增添了不少光彩。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问刘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译文及赏析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译文】 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代表作品《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背景】 唐元和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观游鱼》全诗赏析及翻译注释观游鱼 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诗文解释: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 【查看全文】
5 《宿紫阁山北村》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 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 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 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 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 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 敛手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冷泉亭记》原文及翻译《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2]。就郡言[3],灵隐寺为尤[4]。由寺观[5],冷泉亭为甲[6]。亭在山下[7],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8],广不累丈[9],而撮奇得要[10],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