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是唐朝白居易所写的经典诗作,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开龙门八节滩石诗二首
铁凿金鎚殷若雷,
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
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
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西方去,
莫虑尘沙路不开。
【赏析】
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 844)冬季。施舍家财与人合作开凿伊河龙门段的八节滩,是诗人致仕后逝世前所作的一件大事。出于对人民冷暖疾苦的同情与关怀,诗人不忍“饥冻有声,闻于终夜”的痛苦心情再无休止地延缓下去,因此一直有开凿这段险滩的心愿。无庸讳言,此举与他深受佛家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青壮年时期,诗人就有求神拜佛之意,分司东都以后,向佛之心愈加炽烈。在为此事而作的另一首诗中,诗人道出“我心虽没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之言便是例证。
这里选的是《开龙门八节滩诗二首》中的一首。
在另一首中,诗人抒发了他“誓开险路作通津”的雄心壮志。这一首则分别就开凿的过程,凿通后河道畅利无阻的繁忙景象,工程得以实施的财物来源等作了简要交待。寥寥数语,表现出诗人晚年生活中,奋发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首二句叙述险滩的开凿过程。古代铜、铁皆可称金,因此铁、金在此处是互文见义。“殷若雷”渲染·3510·《唐诗鉴赏大典》
声音的洪大,也展现出场面气势的宏伟不凡。经过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原来那些利如剑刃的礁石,都被削平。颔联描绘凿滩时的具体场面,棹楫挥舞,小舟如飞,百筏千艘,鱼贯而出,好一派畅快人心的繁忙景象。颈、尾二联则透露出诗人捐助钱财,开凿险滩后,内心的悠然自得之情。因为生时做了好事,他想像着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享清福去。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活泼明快。前六句中每联均为流水对,气脉通畅,诗意连贯直下;句中如“铁凿”、“金鎚”;“八滩”、“九石”、“竹篙”、“桂楫”;“百筏”、“千艘”也分别在句中对偶,清新流畅,富于节奏感,很适宜表现一种热烈欢快的感情。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池上》译文及注释
《池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的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注: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的文学观念与政治情怀白居易的文学观念中由于渗入了很多为政治服务的因素,因而与人们对文学的期望存在较大的距离。 白居易的文学观念与政治情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0卷作为唐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村夜》赏析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和平实流畅的语气画出一个平常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 【查看全文】
5 盛唐四大诗人之白居易轶事典故1 居易湘灵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迁居到父亲白季甫任官之地----徐州符篱(安徽省宿县)在那里遇一个小他四四岁的邻居小女孩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的活泼可爱,还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赏析【作者简介】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公元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