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
诗人:孟浩然 朝代:唐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既礼新松塔,还寻旧石筵。
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
①青莲宇:佛寺之异称。
②白马:景空寺位于湖北襄阳白马山。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原诗是一首五律。这两句描写景空寺的自然风光——寺座落在池塘旁边,屋舍倒影映在水中,寺院像是建在池上;近傍一片林木,白马山的山泉潺潺流过。景色幽静、优美,乃佛寺理想的自然风光。“池上”二字以虚状实,水光寺色,立体形象,十分逼真,意境独到。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描写月夜的诗句
当我们赏月时会想起什么呢?下面一起看看古文人孟浩然是怎么描写月夜之景的吧。 孟浩然描写月夜的诗句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 【查看全文】
2 浅谈孟浩然隐逸情结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亦是后世隐逸之士竞相模仿的对象。 孟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 [1]5050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史册对孟浩然着墨不甚多,但都不避其 【查看全文】
3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词鉴赏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 【查看全文】
4 从孟浩然诗中之隐士形象看其仕与隐之心态孟浩然在诗中提及很多隐士高人,他是借助这些隐士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渴望建功立业之情,隐中求仕。下面一起来看下! 孟浩然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往往也被称为隐逸诗人 【查看全文】
5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全诗翻译鉴赏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注释: (1)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2)才子:指袁拾遗。 (3)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为何断送仕途唐代开元年间诗人孟浩然,襄阳人氏,他的诗被王维看好,例如他一首诗有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维经常吟咏,还情不自禁按着节拍赞好。 王维待诏于皇朝,一天,招孟浩然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