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译文及注释

发布时间:2015-06-10 00:00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

  ⑴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⑵才子:指袁拾遗。

  ⑶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⑷梅花早:梅花早开。

  ⑸北:一作“此”。


相关阅读
1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阅读答案附注释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道光中卫县志》。陈七,未 【查看全文】

2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及翻译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出自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 【查看全文】

3 王维与孟浩然的创作风格与生活背景

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虽然孟浩然与王维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因其人生轨迹的不同,写出的诗歌也风格迥异。 在唐代诗歌中,王维与孟浩然两位大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 【查看全文】

4 孟浩然还有哪些古诗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 【查看全文】

5 《自洛之越》孟浩然鉴赏

《自洛之越》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首诗既写了自洛赴越之事,又抒发了诗人的失意愤懑之情,同时刻划了一个落拓不羁,傲岸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洛 【查看全文】

6 孟浩然与襄阳的春天

一位襄阳诗人,让襄阳的春天举世闻名,传颂千年,这就是孟浩然和他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在中国和全世界华人范围内是家喻户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