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47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出自唐朝诗人李珣的作品《南乡子·相见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注释】
  ⑴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南乡子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刺桐:植物名,似桐而有刺。越台:即越王台,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在今广州北越秀山上。
  ⑶回眸:囬转目光。深属意:表示深切的情意。属意:留情,暗含情意。
  ⑷双翠:一双翠羽,女性头上妆饰品。
  ⑸骑象: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有着神奇的异域色彩。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远古时就与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象崇拜渗透到百越族生活的各个领域。骑象少女是岭南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之美的结合。背人:指避开别人。
  【翻译】
  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一般认为。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相关阅读
1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出自唐朝诗人李颀的古诗作品《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第十三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 【查看全文】

2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注释】 ⑴秋浦:县名,唐时先 【查看全文】

3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病起今日秋风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 【查看全文】

4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晚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 【查看全文】

5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出自唐朝诗人王粲的作品《七哀诗荆蛮非我乡》,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 【查看全文】

6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晚桃花》,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