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11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声声慢·赠藕花洲尼》,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何处汀洲,云澜锦浪无涯。秋姿澹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
  回施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赪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端的旧莲深薏,料采菱、新曲羞夸。秋潋滟,对年年、人胜似花。
  【注释】
  ⑴声声慢:词牌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漱玉词》所用仄韵格最为世所传诵。双调,九十七字。仄韵格,前后片各五仄韵。《梦窗词》系平韵格,前后片各四平韵。按句逗不同分为两格:一为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为上片十句,下片八句。
  ⑵藕花洲:《咸淳临安志》:临平山去仁和县旧治五十里,上有塔,下有藕花洲,即鼎湖也。
  ⑶屋:一作“幄”。
  ⑷施:一作“首”。
  ⑸莲:一作“连”。薏:一作“意”。
  【翻译】
  无。
  【赏析】
  此词开头“六铢衣”三句,“六铢衣”,铢衣是衣料极轻的衣服,二十四铢为一两故云。又“天人衣六铢”。“黄芦”,即指轻舟。“芦”即芦苇,此以达摩“一苇渡江”,借喻似轻舟般的藕花洲。此言藕花洲中女尼身穿“六铢衣”似乘在一叶轻舟之上,居住在藕花洲上的小庵中,飘飘然如天人临凡在水洲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因此看到那大木船在水中行动不便的样子,不由得令人发笑。“何处”两句,言不知从什么地方移来这座藕花洲,如今屹立在茫茫水波中,承受着云锦般波浪的无情冲击。“秋姿”两句,赞女尼的天生丽质。言女尼从不滥施浓妆,“天然去雕饰”与秋天的水天融成一色,显出一种天生的自然美。“笑归去”三句,言女尼翩然而至藕花洲上,在这近水处筑起一座翠绿色的小庵,居之为家。上片述藕花洲及庵中女尼。
  “回施”三句,赞女尼。言如果女尼能返俗,对青镜,施红妆,那末女尼的美色将会像在一川平展的绿草中盛开着一朵五月的艳花般眩人眼目,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即此意也。“赪玉杯中”两句。言词人在小庵中拿着一只玉杯盛着浅紫色的醇酒,缓缓品尝,身上温暖如春,根本感觉不出从窗隙中吹进来的侵人西风。“赪”,浅赤色。这里状酒的颜色。“端的”四句,夸女尼的处世老练。此言确实是旧莲蓬中的莲心味道醇厚,比新收的薏仁口感更好。此也暗喻女尼虽人到中年,但待人处世经验老练。她在唱了《采菱》新曲之后,却还要含羞地逊谢:“这不值得夸奖。”女尼好比这潋滟的秋色,已经逐渐成熟,所以她的容貌美色也更胜过春花的娇丽。下片以赞扬女尼容貌娇美为主。


相关阅读
1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题禅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注释】 诗题一作 【查看全文】

2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喜晴》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注释】 ①无 【翻译】 【查看全文】

3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秋浦歌秋浦长似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 【查看全文】

4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查看全文】

5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于诗经作品《采葛彼采葛兮》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 【查看全文】

6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