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02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其古诗全文如下: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歌檀敛袂:此句写女子歌唱时的动作。歌檀(tán):边拍檀板边唱歌。敛袂(mèi):卷起衣服袖子。
  ⑶‘‘缭绕”句:渲染女子歌声清越和悠长,余音绕梁不绝的特点。语出以下二典。《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又:“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⑷百琲明珠:十贯或五百枚珠子为一琲。王嘉《拾遗记》:“石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在席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真珠百琲。”
  ⑸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
  ⑹留往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
  ⑺迷魂:被歌声陶醉。醺(xūn):醉。
  【翻译】
  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赏析】
  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相关阅读
1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兴废事,古今愁。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英雄骨,繁华梦,几荒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州。兴废事,古今愁。草封诸葛庙,烟锁仲宣楼。英雄骨,繁华梦,几荒邱出自元朝诗人高宪的作品《三奠子上楚山高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楚山高处,回望襄 【查看全文】

2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出自宋朝诗人潘希白的作品《大有九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 【查看全文】

3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江汉》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 【查看全文】

4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武陵春》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查看全文】

5 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琴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皇意,寥寥不 【查看全文】

6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过崔八丈水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