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05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侭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注释】
  ⑴佳人醉:词牌名,《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七十一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六仄韵。
  ⑵暮景:傍晚的景色。杜牧《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萧萧:萧条,寂静。雨霁(jì):雨过天晴。
  ⑶月华:月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⑷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白居易《对琴待月》:“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银汉:银河。温庭筠《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⑸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
  ⑹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高启《题天池石辟图》:“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
  【翻译】
  傍晚雨过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静。天高云淡,微风细细。在这如水月光中,星光与之交相辉映,仿佛没有边际一般。书房中的冷气将梦打断,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来。来到台阶前。
  月光高照。因为想念远方的妻子,远隔千里的音信在何处,同时望着天上的明月。尽凝视。寂寞无法入睡。天色将明,仍独自倚着阑干。
  【赏析】
  上片先写夜景。“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下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华”、“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瀚与无限。柳永是善于描写月色的,像流传千古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则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词人的怀人之情。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相关阅读
1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出自唐朝诗人万楚的作品《五日观妓》,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 【查看全文】

2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出自宋朝诗人韩元吉的作品《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查看全文】

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古诗作品《虞美人》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 【查看全文】

4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秋日三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5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作品《洛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翻译】 春风吹动了金谷园里的几棵杨柳树,柳 【查看全文】

6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出自宋朝诗人王禹偁的作品《春居杂兴春云如兽复如禽》,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