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14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出自明朝诗人汤显祖的作品《江宿》,其古诗全文如下: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注释】
  ①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②寂历:寂寞、冷落。
  ③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
  ④残月:这里指下弦月。
  ⑤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⑥犹:仍然。
  ⑦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⑧湿:浸湿。
  【翻译】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赏析】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相关阅读
1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岁暮和张常侍》,其古诗全文如下: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 阔哉秦穆 【查看全文】

2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出自宋朝诗人徐昌图的作品《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 【查看全文】

3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菩萨蛮咏足》,其古诗全文如下: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 【查看全文】

4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查看全文】

5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娥星眼笑微频,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娥星眼笑微频,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出自唐朝诗人阎选的作品《虞美人楚腰蛴领团香玉》,其古诗全文如下: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娥 【查看全文】

6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