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出自唐朝诗人崔峒的作品《江上书怀·骨肉天涯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注释】
⑴变:一作“白”。
⑵胡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比喻疏远隔绝。
【翻译】
亲人此番向着天涯远去,正是在这黄昏日落之时。骨肉离去,我血泪沾湿了衣袖;对镜梳头,镜中满是脱发。亲人所去之地,偏荒辽远,书信难至,音讯渺茫,怎能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我登高望远,不见亲人,黯然而回,只有我的影子与我为伴。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骨肉情亲的送别之作。诗人送别亲人远去,江天浩渺,薄暮冥冥,形孤影单,百感交集,遂写下此篇,书写情怀。全诗笔力深沉,感情真挚,是诗人字字血泪的无声哭泣,令人不禁从心底涌起沉痛的悲悯,为诗人,也为千千万万在战乱中骨肉分离的人。
此诗起句点出“骨肉”,可知所送之人乃诗人之亲人,骨肉本不可分,可偏偏要分开。且要分别到那天涯海角去,不禁让人悲从中来。次句点出“江山”二字,更觉“天涯”之辽远。颔联写诗人泪流沾襟,可见与亲人之情深,更着一“血”字,可知其泪涌如血,其悲苦的情状让人目不忍睹。对镜梳头,脱发满镜,可知诗人愁苦难当,心力非常憔悴。颔联“胡越”既照应首句之“天涯”,言亲人所去之地极为遥远,且胡越皆为蛮荒之地,暗喻其偏远,自然是不可通书信了。书信不至,亲人自然生死未卜。最后写诗人梦不到亲人,于是登高远望,仍然没能望见,只好孤身而回,其心境非常落寞。一个“罢”字,可以想见其失落、惆怅的情状。
全诗紧扣“怀”字行文,缘情写景,以景衬情,凝练厚重,意境深沉,慷慨悲凉,直入肺腑,读之直让人一掬清泪。虽多模仿杜甫《遣兴》一诗,却也别有新意。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送给崔融的作品《送崔融》,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 【查看全文】
2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出自于诗经作品《雄雉》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查看全文】
3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作品《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其古诗全文如下: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 【查看全文】
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 【查看全文】
5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出自西晋诗人李密的古诗作品《陈情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查看全文】
6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出自唐朝诗人马戴的古诗词作品《灞上秋居》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