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20:25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雪晴晚望·倚杖望晴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释】
  白屋:以白茅覆盖的屋,贫者所居
  危峰:高耸的山峰
  【翻译】
  独倚竹杖眺望雪霁天晴,只见溪水上的白云叠叠重重。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盖的茅舍,闪着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野火烧燃着山上的蔓草,烟烽断续地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远远地,听见了悠扬的暮钟。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时景常情,但写得独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现出清冷的诗风。诗题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诗内容。诗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画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起笔即点出“望”字。薄暮时分,雪霁天晴,诗人乘兴出游,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远山近水,显得更加秀丽素洁。极目遥天,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几乎多至“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的生气和动态。在遍山皑皑白雪中,有采樵人沿着隐隐现出的一线羊肠小道,缓缓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则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山峰在晚照中显得更加雄奇。樵人初归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动静光色的摹写中,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诗人视线又移向另一角度。那边是“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而傲立的古松又冲破烟雾耸向云天。“野火”、“断烟”是一联远景,它一明一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冈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别旺盛,“野火”也不能烧尽。“石松”坚操劲节,形象高大纯洁,“断烟”也不遮掩。


相关阅读
1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其古诗全文如下: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 【查看全文】

2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长在别离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长在别离中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浪淘沙小绿间长红》,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查看全文】

3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查看全文】

4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其古诗全文如下: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查看全文】

5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古诗作品《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 【查看全文】

6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度浮桥至南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