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曲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注释】
⑹华亭闻唳鹤: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⑺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⑻天荒地变: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巨变。指国家的沦亡。折:摧折。
⑼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一作“阳春”。“伤春”一词,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翻译】
放眼极望不见太平时皇帝车驾经过,空自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歌。不再有御驾载来倾国倾城的美女,玉殿旁的御沟依旧分来下苑清波。那被杀的陆机回忆起华亭听到鹤唳,像临老的索靖为担忧王室而泪洒铜驼。天翻地覆的巨变虽然已使人心摧魂折,比起伤春的悲恨这般感慨还未算多。
【赏析】
第五句承“空闻”句。这里用西晋陆机“华亭鹤唳”典故,用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事,回应次句“鬼悲歌”。第六句承“望断”句与颔联。这里用西晋索靖“泣铜驼”典故,借以抒写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这两个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果联系。
末联是全篇结穴。在诗人看来,“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这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伤痛的却是国家所面临的衰颓没落的命运。痛定思痛之际,诗人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甘露之变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历史的链条所显示的历史趋势。这正是此篇思想内容比一般的单纯抒写时事的诗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时事,又通过对时事的感受抒写“伤春”之情。就全篇来说,“天荒地变”之悲并非主体,“伤春”才是真正的中心。尽管诗中正面写“伤春”的只有两句(六、八两句),但实际上前面的所有描写都直接间接地围绕着这个中心,都透露出一种浓重的“伤春”气氛,所以末句点明题旨,仍显得水到渠成。
相关阅读
1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出自元朝诗人徐再思的作品《折桂令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 【查看全文】
2 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其古诗全文如下: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 【查看全文】
3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无题二首其二》的第四首,其全文如下: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查看全文】
4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唐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稚子弄冰》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查看全文】
5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窗前木芙蓉》,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6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山下留别佛光和尚》,其古诗全文如下: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