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09:37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出自于诗经作品《芄兰》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注释】
  ⑴芄兰:亦名女青,荚实倒垂如锥形。(草本植物,又名萝藦,俗名婆婆针线包,实如羊角。支:借作“枝”。
  ⑵觿:古代骨制的解绳结用具,头尖尾粗,形状像牛角,俗称角锥,也为成人佩饰。少年婚后也佩,象征成人。
  ⑶能:乃、而,一说宁,岂。知:智,一说“接”
  ⑷容:佩刀,刃钝不能割物。遂:佩玉。一说容、遂,舒缓悠闲之貌。
  ⑸悸:带摆动貌。
  ⑹韘:抉拾,俗称扳指,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工具,用玉或骨制作,一般为成人佩戴,已婚少年佩戴象征已经成人。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
  ⑺甲:借作“狎”,亲昵。一说长也。
  【翻译】
  芄兰荚实长在枝,有个童子已佩觽。虽然身上已佩觽,难道不能与我在一起?看他一本正经相啊,垂着腰带颤晃晃啊。芄兰荚实连着叶,有个童子已戴决。虽然指上已戴决,难道不能与我再亲热?看他一本正经相啊,垂着腰带颤晃晃啊。
  【赏析】
  本篇主旨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明丰坊《诗说》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明季本《诗说解颐》说:“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超越级别)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今人高亨《诗经今注》等则以为是刺童子早婚。一谓美惠公,近人徐绍桢《学寿堂诗说》说:“当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其大夫作诗美之,欲勉其进德耳。”一谓恋歌,今人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今取后一说。
  诗人即景起兴,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了,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多情的女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他还是以前那个“顽童”。最使她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 在他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她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她看的。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样,而她偏要口口声声唤他“童子”。“童子”的称呼,正包含着她似娇还嗔的情态,从这一嘲讽揶揄中不难察觉她“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清牛运震《诗志》评论说:“‘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讽刺之旨已自点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仪咏叹一番,而讽意更自深长。诗情妙甚。”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相关阅读
1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东阳道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 【查看全文】

2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出自宋朝诗人韩疁的作品《高阳台除夜》,其古诗全文如下: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 【查看全文】

3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自唐朝诗人郑思肖的古诗词作品《画菊》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查看全文】

4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 【查看全文】

5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注 【查看全文】

6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柳州峒氓》,其古诗全文如下: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