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0:54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登拟岘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注释】
  ⑴拟岘台: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东隅城垣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登临此台。
  ⑵层台:重台;高台。
  ⑶缥缈:隐约,形容台很高,上面有云雾笼罩,看起来若有若无。
  ⑷城堙:亦作“城闉”,指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⑸倚杖:拄着手杖。
  ⑹浩荡:广大旷远。
  【翻译】
  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墙显得矮小局促,拄着拐杖来看浩浩荡荡的春意。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衣上凡尘洗涤一空。萦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无汹涌激荡之势,倒是充满一团和气;平缓起伏的峰峦,款款移来,不见峻峭陡拔之态,却似蕴藉深沉的哲人。更令人高兴的是没有了巧诈阴谋之心,沙边的鸥鹭也相亲相爱。
  【赏析】
  陆游的《剑南诗稿》卷十二裁八首以拟砚台为题的诗,中有“垂虹亭上三更月,拟视台前清晓雪。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之句,可见放翁对此处风物的激赏。
  首联点题,拈出拟岘台的地形和登临的时序。“缥缈”以见层台之高,“浩荡”以明春意之广,两个形容词都用得颇为贴切。但相比之下,更为入神的还推一个“压” 字。“城堙”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堙”见得矮小局促。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不移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也产生了流动感。清人陈訏《剑南诗选题词》云:“读放翁词,须深思其炼字炼句猛力炉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联二句出语浅易,但下一“压”字,便振起全联精神,如试易以“出”、“跃”、“立”、“接”诸字,于平仄均无不合,而境界终逊一筹。放翁炼字妙处,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尽千里之远。第四句则生发第二句,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涤十年尘虑。颔联二句既承上,又启下。于骋目惬心之际,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觉也变了样子,那便是颈联“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在“衣上”凡尘洗涤一空的放翁看来,江水充满一团和气,峰峦似蕴藉深沉的哲人。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相关阅读
1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曲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 【查看全文】

2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过七里濑》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 【查看全文】

3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 【查看全文】

4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其古诗全文如下: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查看全文】

5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 【查看全文】

6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出自于诗经作品《民劳民亦劳止》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