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责子·白发被两鬓》,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释】
⑻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用“志学”指代年龄,是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⑼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⑽“雍端”二句:雍、端是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十三岁,可能为孪生兄弟或异母所出。六与七,六加七等于十三,这里用了数字的离合。
⑾垂九龄:将近九岁。垂,即将到。觅:寻觅,寻找。
⑿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
⒀杯中物:指酒。
【翻译】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鉴赏】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黄庭坚。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
杜甫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用诗来描写儿女情态,首见左思《娇女诗》,唐代不少诗人都写有这方面作品,陶渊明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这对诗歌题材的扩大及日常化是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的。
相关阅读
1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出自于诗经作品《十月之交》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查看全文】
2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 【查看全文】
3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白帝》,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 【查看全文】
4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南园十三首其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查看全文】
5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碧涧驿晓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注释】 ⑴碧磵驿:驿站名,具体所在 【查看全文】
6 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出自唐朝诗人严识玄的作品《班婕妤》,其古诗全文如下: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 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 荣华非此日,指 【查看全文】